科普文章难写,是不少科普工作者的体会。
写太深了,读者看不懂得专业的内容,看不下去。
写太浅了,读者觉得太小儿科,很不在乎,会当成宣传材料或小学课本。
写的不深不浅,读者又觉得味如嚼蜡,清水煮白菜,没有味道。
大多数人做科普是因为自己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或爱好者,对科普有兴趣,但一般不是专业作家。那么怎么写,科普效果才会好呢?
以笔者经验,提出写“水蜜桃”式的科普文章,向大家讨教。
具体而言,写“水蜜桃”式的科普文章,有三个标准。
一是“诱人”。
科普文章的标题要诱人,开头要诱人。题目和前言要象一个熟透的水蜜桃一样,能吸引人去读,去吃,去品尝。这个诱人的核心是科普的科学问题要诱人。但科学原理和知识一般不会太吸引人,要做到诱人,就必须想到一个诱人的问题,一个案例,一个有趣的现象,或一个有趣的事情,以此作为开头。
例如:讲垃圾分类,在上海已经成为一个老少皆宜、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你做科普,如果只讲一般的垃圾分类知识,一个小学生,一个居委会老大妈,已经懂得非常多了。那么,怎么讲,才能更生动,更科普,才能更吸引人呢?笔者在社区和中小学讲过100多场垃圾分类科普报告,开始对这个就很头痛,后来不得不换了个说法,不讲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而是讲“湿垃圾十宗罪”,从气味、污染、渗滤液、燃烧热值、食物浪费等10个方面,讲湿垃圾为什么要先分出来,不分出有什么害处。再结合大家日常生活当中的、与垃圾相关的小事情,把湿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分类后的好处,讲得很清楚了。这样的讲法,很受听众的欢迎,把要科普的知识,换一个方式来展现,科普效果就达到了。后来,原创了一篇“湿垃圾十宗罪”的科普文章,竟然获得了1.8万的阅读量,也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可见,诱人是科普文章的第一要务。面对一个熟透的水蜜桃,大家才会有兴趣听科普,再去读,去吃,去品尝。不诱人,没人听,没人看。
二是“好吃”。
科普文章的内容,不能象八股文式的SCI文章,应该把可读性放在第一位。逻辑要简练,文字要通顺,说服力要强。如果能形象生动,有起承、有转折、有意外,有惊喜,再举出几个例子就更好了。
这样能有几个脑筋转弯式的沟沟回回,起起伏伏,让人一步一景,每一段都别有洞天,最后豁然开朗,就会是一个好的科普内容。
还以垃圾分类科普为例,笼统讲分类回收、填埋焚烧的原理,一般人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换一种“好吃的”内容和讲法。笔者是从“垃圾在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循环”讲起,从森林里的一只猪,被一只狼咬死后,先后被狼、狐狸、乌鸦、老鹰、白蚁、屎壳郎、细菌等微生物“吃”掉,只需要两周的时间,就回归了自然。这样更“好吃”的内容,更贴近听众认知和兴趣的讲法和写法,一般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这个故事讲了100多遍,发现台下的小朋友、社区老人,企事业工作人员,或是领导干部,都能带着好奇的眼神一直听下来,最后是会心的一笑。
这样的内容,就是好看、好吃、好玩,好锻炼,还有好的收获。记得笔者有一次在某市社会科学院做垃圾分类科普讲座后,一个历史学博士出身的领导评价说,能把垃圾分类科普得这么有意思,大家都在认真听,这样的讲座效果真是之前没有想到的。这样的鼓励每次都让笔者很受鼓舞。
三是“硬核”
水蜜桃核特别硬。科普文章也需要一个特别硬的科普内核。大家诱人来了,好吃完了,最后发现,原来这些好看好吃的东西,都是由这个“硬核”生长发育出来的。“硬核”虽然大多数人不吃,也砸不开,但大家都会明白,这个科学“硬核”是科普文章的核心。
好的科普文章,硬核要足够“硬”,千万不能“软”。硬在科学原理、科学难题、科学事实,这才是科普文章与一般文章在科学专业性的区别,也是科普文章与非科学、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各类文章的本质区别。
仍以垃圾分类的科普举例,垃圾分类非常简单,举手之劳。但要做好科普,让普通群众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背后的科学“硬核”,就需要动一番脑筋了。比如,讲垃圾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到现在大多数城市和地区都没有开始搞垃圾分类?这都需要以“硬核”的科学原理来解释。
针对于此,对于很多人一听就明白,一动手就不愿意做的垃圾分类,对于很多地区喊了许多口号、实际执行效果却很差的情况,对于很多单位根本实行不去下的情况,笔者总结了“生活垃圾分类的10个科学原理”,从公有地悲剧、生态系统三种角色原理、污染原理、成本最小原理、环境整体性、能量转换、界面控制、邻避效应、三方协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等10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听众,每次挑几个“硬核”的科学问题来讲解,让大家觉得垃圾分类还真是一个难事,做好真不容易,必须有科技支撑,必须要把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难题解决了。这就起到了“硬核”的科普作用,让大家觉得科普不是简单的“普及知识”,而在知识普及中,更能感受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及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科学研究过程。
顺便说一句,这个“生活垃圾分类的10个科学原理”也作为主旨报告在2019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年会上做过发言,面对专业人士的科普效果也相当不错。专业人士也喜欢更生动有趣的科普。
做一个总结。
写这种“水蜜桃式”的科普文章,相信有了诱人的题目和前言(外貌),有了好吃上口的内容(多肉多汁),最后还有一个科学的“硬核”(内核),这样的科普文章更能吸引人,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收获和快乐,最后还能收获一个“硬核”的科学知识或原理,从而让大众受到科学普及的教育和启发。
最后,发一个广告。全国垃圾分类正在全面展开,如您对相关科普有兴趣,可以参考下面这套上海垃圾分类宣传的"网红教材“,由“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相关PPT也可关注后留言电子邮箱联系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