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升级,上海开始玩真的了。
昨天(6月30日),上海废止了《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的决定(沪府令68号)。
而两天前,上海四部门联合发布2022年非上海户口应届毕业生留沪工作的通知。
对于落户的调整,这是上海年内短短一个月内,二度发力,可见上海真的有点着急了。
对于一线城市放宽落户,迈开面子下场抢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北上广深自2015年以来,都陆陆续续对落户松了口子。
但是在2020年之前,一线城市对放宽落户都仍旧是半遮半掩。
现在上海却是甩开膀子,一个月内针对人才落户,发布了两次不同尺度的通知,而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
6月1日,上海发布《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以及世界排名51-100名学校的人才,给予了落户倾斜。
前者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沪工作可以直接落户;后者来沪工作缴纳6个月社保可以直接落户,并且取消社保缴费基数要求。
而6月28日,上海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对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满足基本条件的,可以不用打分直接落户。
具体的基本条件,包括用人单位条件以及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条件两个方面。
如果是上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或者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可以帮助录用非上海户口的毕业生直接落户。
如果是学生个人,只要是对应的学校学生,不是定向委培,拿到2022年的毕业证,还没有找工作签劳动合同,买社保或者和上海的事业单位基金会等签一年以上就业协议的,都可以直接申请落户。
上海落户实行的是积分落户制度,想要落户上海必须满足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的标准评分——72分。
无需积分可以落户的只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现在范围放宽到了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
这样的变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顶尖学校的毕业生,又多了一个选择一线城市落户的机会。
而在大家关注的焦点还停留在上海放宽落户的政策上,昨天上海又发布了一个和抢人政策配套的公告——关于废止《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的决定(沪府令68号)。
这就意味着,上海眼下对新增人口的管理,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
开源,开的是新增出生人口的源头,节流,节的是人才、人口的流失。
短短一个月,上海对人口管理作出了三个举动,可见上海抢人,真的抢得很急了。
自2012年后上海落户门槛都非常高,不像深圳,连大专生都要。
那么上海为何抢人一下子急了起来?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上海出生的小孩太少了,老龄化严重,人才流失加速。但是这些问题有多严重,大家可能并没有太多的知觉。
我们先来看看几组数据,感受一下。
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生11.6万;
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减少18.19万(因去世或者移民);
2021年上海非户籍常住人口增长19.26万;
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净增1.07万;
2018年-2021年,上海净增人口65.63万,年均增长约21.87万;
2009年-2018年,上海净增人口502万,年均增长约50.25万。
即便是对数据不怎么敏感的人,看到这几组数据相信都会有一个结论——上海近几年的人口增量,是大幅的下降。
实际上上海不仅人口新增变缓,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现象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上海的人口外流。
在大家的感知上,上海的人还是非常多,存量的常住人口2021年末已经达到2489.43 万。
但是上海的人口外流其实也挺明显的。
外流的变化,可以从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变化上侧面反映出来。
自2009年以来,上海的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随着上海地铁网络的铺设,一直猛增到2019年的1064.2万乘次/日,接着在2020年开始回落。
有人可能会说,疫情影响,出行受限,大家居家办公,日均客流减少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往后看上海轨道交通2021年的日均客流数据,在去年整体疫情情况有所好转情况下,相比2019年也减少了约87万。
并且今年6月,上海回复城市交通轨道运营,但是根据海地铁全网累计数据,6月6日运送客流已恢复至372.33万人次,这个数据即使翻倍,也还是追不上2019年的日均客流数据。
再加上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上海的年轻人感受不到城市的温暖,部分选择在6月解封后离开了上海。
所以,面对这样的数据,上海抢人,很难不急起来。
上海虽然抢人,但是可以看到,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抢,至少是普通的本科毕业生,还是比较拒绝的,只追求高尖的人才。
那么这对其他城市又有什么影响?
城市放松落户,考虑的是长远的政策效益,尤其是经济方面。
在经历疫情之后,上海的经济面承压非常明显,想要完成今年的GDP大计,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进行对冲。
推出利好的政策很多,但是最关键的动力还是人口,有人就有消费、有创造和生产。
所以选择放宽落户,是最有效果以及最能够兼顾长久的计划。
但在存量人口或者人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各大城市之间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
2021年北上广人口增量合计仅增长7.7万人 ,这就意味着,先推出落户政策的,会先有优势,后出政策的会在抢人大战中处于弱势。
所以对其他一线城市来说会有一个挤压的影响。
尤其是深圳,去年深圳恰巧收紧落户,把全日制本科入户年龄45岁收紧到35岁,硕士45岁收紧到40岁。
对顶级大学毕业的学生而言,特别是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落户变轻松了,在一线城市中买房定居的门槛也就变相地降低了不少。
上海的这次政策,基本惠及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或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或以上学历毕业生。
每年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数以万计,换句话说,短时间内上海人口的总量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因为这段时间会吸引一大批高学历的精英人才。
而房价的底层逻辑是人。 人多了,特别是高端的人才,不管有没有6个钱包,这部分人都能够靠自己的实力,找到很好的工作,获取高收入,从而上车落户的城市。
就城市房价而言,这就意味着上海房价的底盘更加坚挺了。
而其他城市,也会相应被倒逼出落户政策,对落户门槛也有可能做出相应调整,比如降低买房落户的年限,社保年限等。
像深圳这样反而在去年提高落户门槛的城市,肯定会有压力。
总之,上海这次松绑操作,影响会是持续的,各大一二线城市接招吧。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