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端午假期间,出游的人不少——官方数据显示,国内旅游1.06亿人,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以往这个时候游客们集结打卡、网红奶茶店捷报频传,但今年却静悄悄的。
6月29日,喜茶与“喜剧之王”的联名款奶茶——初恋瓜瓜甘露上线,相比前段时间喜茶与芬迪的联名大火不同,这次的联名在市场的表现却是不温不火,并未如愿在疲软的市场激起更大的水花。
用“联名”拉新促活,喜茶已经不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手段。从太平鸟到杜蕾斯,从藤原浩到FENDI,从梦华录到原神……可以说喜茶的每一次联名在市场都引起不小的“躁动”,尤其是跟FENDI这次联名,从茶饮本身到周边都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小黄杯配小黄徽章成为“潮”的象征。而与其同为一个市场维度的奈雪也推出了小王子、武林外传、中国奇谭、葫芦娃的各种联名,两家也从单纯的茶饮打到联名。
但,好像联名这一招也逐渐不大吃香了。疫情放开、消费复苏的一季度,高端茶饮们的业绩也没有完全恢复:奈雪的茶同店销售额恢复到2019年的75%-95%;喜茶也差不多。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茶饮企业出现在市场。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新茶饮相关企业33.8万余家,近三年(2020-2022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分别为5.7万余家、6.2万余家以及4.5万余家;另外,2023年1-5月新增注册企业1.4万余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以及广西,相关企业分布位居前列,分别拥有4.7万余家、3.1万余家以及2.9万余家。另外,作为新茶饮大本营的四川成都,地域拥有新茶饮相关企业5790余家,其中,2023年1-5月新增注册企业170余家,新增注册相关企业月均增速82.6%。新兴力量的不断崛起,让原有的几大茶饮巨头压力山大。
自从2022年2月喜茶调整价格后,本来位于新茶饮金字塔尖儿的喜茶、奈雪相继跌入红尘,与茶百道、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一众平民茶饮平分秋色。
此次调价,有不少人觉得这是环境不景气的锅,贫穷让大家“买不起”喜茶,但没看到的是喜茶所面临的尴尬。2021年,喜茶完成D轮融资,估值从上一轮的160亿暴增至600亿,门店数量也在2021年底超过850家。但相比蜜雪冰城已经破万的门店数量,喜茶还是感觉到了压力。由此放弃了坚持数年的直营,开放加盟;调整价格攻占中低端市场,靠着便宜新品的刺激,喜茶渗透率增速更甚于上一年。但这难掩“寅吃卯粮”的意味,毕竟降价促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把品牌打折卖了,以低价加速消耗潜在新客户,而原有的为高客单价买单的客户却渐行渐远。
喜茶在北京只有三里屯一家店那会儿,中午排队买喜茶可以排两个小时,现在谁还能为喝一杯喜茶排上一个小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降价、扩张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格调(品牌势能)。
在抖音直播间,商业规划师张琦在回答成都新茶饮树夏创始人的一个问题时说,新茶饮企业的未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极致效率,代表企业就是蜜雪冰城,用价格、供应链来提升效率,低成本轻创业,赚加盟商的钱,投资低门槛,低回报周期短;相比之下,喜茶开店的门槛高,必须在商业综合体,必须在一流地段才能开,由此蜜雪冰城在全国开到2万家门店,喜茶开4000家都压力巨大;无论喜茶的加盟商还是蜜雪冰城的加盟商,想的赚的就是快钱,一眼就能看到赚钱的路径和时间,并能持续轻松地赚钱;一条就是极致体验,代表企业就是Tea stone,平均客单价在80-120元之间,自称是茶饮新零售品牌,打造的是茶饮的星巴克,号称“卖的不是茶,卖的是喝茶的氛围”,将喝茶变成像喝星巴克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都市白领的社交空间,具备社交、办公、娱乐等属性,喝完茶你还会购买它的茶、茶具,它的审美也符合新人群新场景新审美,主打卖一个精致的生活方式。
就这两点来看,喜茶基本处在中间,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而作为交叉验证,也可以看到,此前各种联名活动中,喜茶、奈雪的热度与联名品牌旗鼓相当,甚至略胜一筹。但近两年它们的热度,被联名品牌远远甩在了后面。
对于喜茶来说,当下最需要做的也许不再是看上去热闹,但并不能助力企业有序高效持续发展的“联名”;而是一方面用怎样有效的营销手段保持现有的存量市场,加大拉新促活;另一方面加快产品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保持由此提升整个运营效率,才是活下去即而活得好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