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房叔分享了身边朋友买了回龙观暴涨的例子。
今天的这个朋友算是个买房冤种案例。
三年前卖了海淀四环里的老破小,换了个门头沟老城区的房为了养老。
海淀的房子三年涨了80万,门头沟的跌了将近40万。
里外里就是赔了120万。
好在手里还有别的房所以不算在意,但这几年被门头沟房子套牢的不在少数。
随着这几年门头沟房价一路下跌,今天房叔就来聊聊门头沟的房子到底还能不能买?
近五年套牢了一众买房人的门头沟,当年也曾辉煌过。
甚至曾有“西部富人区”的名头。
2016年前后,重工业搬离和环境治理下,门头沟的宜居属性,带起了“长安街西延线的浅山住区”的概念。
在北京均价冲击4万的时候,同期的门头沟才2万出头,这不妥妥的“价值洼地”?
于是甭管是改善的还是投资的,都是疯狂买入。
2016年,门头沟成交了9941套商品住宅,平均每天卖出27套!
而随之,门头沟的均价在短短一年之间,上涨了73%,远超北京45%的平均涨幅。
然而这波赚得很开心的买房人没想到的是,好日子没多久就结束了。
门头沟的房价,在2017年4月爬到了巅峰的54935元/㎡。
此后随着北京最严限购出台,炒房客离场,门头沟的房价直接大跳水。
一年以内跌破了4万,如今已经跌回了5年前,把赚到的钱全吐回去了。
而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肉痛的买房人。
西山艺境,老城区的次新品质改善,从疫情开始已经跌了100万+。
金泰丽湾悦栖山,当年有北京西部品质标杆之称。
当时一度遭疯抢,成了北京普宅销冠。
好不容易抢到手的房子,3年过去赔了72万。
最惨的,甚至不是房价暴跌,而是根本没人接手。
房叔另一位朋友,二胎家庭,想卖了门头沟的房带着孩子上东城买学区房都不行 。
一边是孩子眼看就要“打回原籍”,一边是账面财富不断缩水。
你肯割肉解套,别人可不肯当接盘侠。
2017年,确实是北京楼市的重要节点。
那以后,考验的就是各区的硬实力,究竟能不能抢来本地正常的购房需求。
所以市场分化就是必然的结果。
可是为啥,北京二手住宅已经走出了2017年的阵痛,成为全国最坚挺的存在。
门头沟还是“跌跌不休”?
首先是因为,2017年之前,开发商们致力于炒作“长安街西延线浅山住区”。
在门头沟的布局,全是改善产品,同质化严重。
那么当各地炒房客离场,北京回归刚需市场,这些有钱人的“百万玩具”,就面临去化困难。
而从门头沟本身的区位价值来说,实际上一直都只是一个旅游涵养区。
山地比例高达98.5%,意味着没有空间,也没有打算发展能拉动当地经济的产业。
最近的城区石景山,一直以来也存在产业缺乏的难题,根本带不动门头沟。
相当于石景山是在承接海淀西城的外溢,而门头沟就是外溢的外溢。
而从刚需的角度来考虑,门头沟的教育资源,又被网友戏称为“深渊”。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之下,门头沟的火热一去不复返。
截至今年6月,门头沟存量面积去化时间,高达56.6个月。
所以在了解完门头沟走势后,房叔觉得能不能买主要还是看个人需求。
因为如果生活和工作重心都在西边,咱也没必要跑到东边南边去买房。
房叔认为,考虑选择门头沟的主要是两类人群。
第一类,是习惯在西边居住,奔着养老的人,可以考虑门头沟老城区大峪一带。
老城区因为发展早,所以医疗、公园等配套都相对完善。
对于喜欢清净的老年人来说,出门就能上医院开药、买菜逛公园,既满足生活所需又十分宜居。
300多万就能买个90平的两居。预算再高一些到500万以上的话,改善类的新房和次新房都有不少选择。
但弊端就是交通方面,因为老城区没有地铁,房子的流通性一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房子在保值性上,大概率会落后北京大盘。
另一类,就是在西边工作的刚需群体,手头预算又够不上石景山或海淀。
这两年门头沟的低总价新盘,就都聚集在新城区。
随着去年年底,S1地铁剩余段全线通车,可以换乘1号线和6号线。
门头沟新城至中心城区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也让周边新房火热了一把,成为北京刚需新希望。
比如地铁S1线四道桥站的三个新盘,与石景山古城板块仅隔一条主路,价格却差了2W左右。
这三个盘中最小户型60㎡的仅需350万就能上车,对于刚需置业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
尤其是对于在西三至五环,地铁6号线、1号线沿线工作的刚需,可以重点考虑门头沟新城。
///
总的来说,门头沟虽然处于六环外,但西六环是个凹形,实际对比房山、大兴等地,其位置大体等于五环。
随着长安街西延线以及S1线的开通,实际到达市区的通勤距离要比其他郊区便捷许多。
但对于非本地人置业,要慎重选择老城区,交通上的硬伤会让房子后续无人接盘。
因为在一线城市中,北京市场仍然是刚需属性最明显的。
而郊区置业更应该看重的是:价格预算、工作通勤以及居住舒适度。
如果以上三点基本满足,那么刚需群体还是可以大胆上车。
毕竟在北京上车中位数已经到了587万的今天,刚需买房也会越来越难了。
您还想看北京哪个区域分析,欢迎评论区给房叔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