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丰娱乐-开丰注册登录绿色站

0898-08980898  13876453617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分享本站:

开丰资讯

0898-08980898
传真:0000-1234-5678
邮件:admin@youweb.com
客服:

公司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丰资讯 > 公司动态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报告(2019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7-26 13:47:24

薛艳杰

薛艳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业农村发展等。

本文摘编自《上海蓝皮书长江经济带发展蓝皮书(2019-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

摘要

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是支撑和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功能区。本文主要基于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近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结论如下:近年三大城市群区域经济呈下行走势,但总体位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区域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对长江经济带和我国区域经济的贡献份额稳中有增;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差距较大;9大核心城市经济增长减缓,在城市群内增速较慢,但经济总量明显上升,在城市群内规模优势较明显,发展水平较快提升,大部分指标在城市群内呈现较明显的领先优势。2020年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三大城市群下一步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几大核心城市发展能级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促进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须着力提升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功能作用。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城市群是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形成的经济地理空间主体形态,是支撑和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城市群的空间范围界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济地理视角,根据实际功能形态划分,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中分布的,以现代交通网络相连通,一个及以上中心城市为核心,具备较完善的规模等级体系,经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的一群城市;另一种是发展导向视角,基于国家或地方发展战略导向,规划确定城市群的边界范围,通过政策规划的实施,引导推动城市群形成发展,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

在长江经济带地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三大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共涉及长江经济带9个省市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土总面积约71.4万平方公里,规划基期(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约22.4万亿元,总人口约3.6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7.4%32.8%26.5%。其中,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沪、苏、浙、皖4省市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全域范围;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范围涉及鄂、湘、赣33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其中29市为全域范围,江西省抚州、吉安2市为部分县(区)在内;成渝城市群规划范围涉及川、渝2省市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四川省12个市的行政区全域及绵阳、达州、雅安3市的部分区域,重庆市的27个区(县)全域及开县(现开州区)和云阳县的部分地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心区范围包括长三角城市群26市及浙江省温州市,共27市。本文主要对应于国务院批复的规划区域,重点分析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特征。但是,基于新的发展背景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因,本文分析对象涵盖长三角中心区27市、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和成渝城市群16市,包括长江经济带9省市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所涉数据为各市的全域指标值,与规划区域并不完全一致。

一、总体发展概况

2019年,国内外宏观环境中的复杂影响因素增多,不稳定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在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速不同程度下降,但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区域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在长江经济带和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显著。

1.经济走势下行为主,增速西快东慢

纵向来看,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增速总体都呈下行走势。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8%,较上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较2015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1.9个百分点;27市中,2/3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上年,近9/10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8%,较上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较2015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31市中,4/5以上地区经济增速低于上年,近9/10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2015年。成渝城市群16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7%,较上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较2015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1.3个百分点;16市中,3/4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上年,4/5以上地区经济增速低于2015年。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201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年均增长7.7%,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年均增长8.2%,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年均增长8.3%;五年平均经济增速成渝城市群最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之相近,长三角城市群较低。2015年,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速最高,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速最低,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速相近;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增速最高,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速与之相近,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速与两地差距拉大,区域经济增长态势西快东慢的格局更为明显。

 

1  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全国及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数据来自中国及三大城市群所涉各市的2018年和2019年统计年鉴,2018年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12月统计月报,本篇后文数据若无特殊注明,来源相同。

横向比较,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6.1%),两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速高于长江经济带(7.2%)。其中,长三角城市群27市平均经济增速较长江经济带11省市平均经济增速低0.4个百分点,较全国经济增速高0.7个百分点;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平均经济增速比长江经济带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成渝城市群16市平均经济增速较长江经济带高0.5个百分点,较全国高1.6个百分点。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都在中高速区间运行,且保持领先全国的发展态势。

 

2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速及区域比较

2.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东大西小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27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0.4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总量迈上9万亿元台阶,31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9.38万亿元;成渝城市群地区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16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6.51万亿元。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面积最小,但区域经济总量超过两大城市群经济总量之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是成渝城市群的1.4倍多,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呈现东大西小,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在三大城市群所涉74市中,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以上的市10个,其中6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个位于成渝城市群;0.5-1万亿元的市11个,其中10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大市呈现东多西少的地区分布特征。

 

3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地区生产总值

从对全国的经济贡献来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4市土地总面积约81.4万平方公里,2019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36.3万亿元,常住总人口约3.97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8.5%36.6%28.4%。其中,长三角城市群27市以占全国约2.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约20.6%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国约11.8%的常住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以占全国约3.6%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国约9.5%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国约9.4%的常住人口;成渝城市群16市以占全国约2.5%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国约6.6%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国约7.2%的常住人口。74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较三大城市群规划区域比重高约1.1个百分点,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三大城市群规划基期比重高约3.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比重较三大城市群规划基期比重高约1.9个百分点,可见,近年三大城市群对全国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及吸纳常住人口比重有所提高。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以占全国不足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1/4以上的常住人口,产出了全国1/3以上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三大城市群74市以占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2/5的土地面积,吸纳了11省市近2/3的常住人口,产出了11省市近4/5的经济总量,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支撑和影响作用。

1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面积、GDP、人口及占全国比重

 

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天门市常住人口数据为2018年值,根据该市近3年人口变动趋势,2019年实际常住人口将会少于2018年,数量约减少6千人左右,对城市群人口总量及占全国比重的数值影响较小。

3.经济质量逐步提升,水平东高西低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现状水平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异格局明显,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

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2.37万元,明显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约7.09万元),按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约为1.79万美元;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约为7.18万元,略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约合1.04万美元;成渝城市群16市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约为6.46万元,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约合0.94万美元。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长三角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领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水平相近,长江中游城市群略高。分城市来看,三大城市群74市中,39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37市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其中22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3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市位于成渝城市群;8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以上,其中7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4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人均GDP及全国比较

从地均产出来看,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9062万元,长江中游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680万元,成渝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土地约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716万元。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产出效率差距较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单位面积产出相近,均不足长三角城市群单位面积产出的1/3,但均高于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水平(约1032万元/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左右。

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8.4%,较全国人口城镇化率(60.6%)高7个多百分点;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0.5%,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基本持平;成渝城市群16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2.7%,比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低7个多百分点。三大城市群之间的人口城镇化率水平形成较明显的梯度差距,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率较长江中游城市群高7个多百分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率比成渝城市群高7个多百分点,成渝城市群的城镇化率比长三角城市群低15个多百分点。分城市来看,三大城市群74市中,37市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其中22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3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市位于成渝城市群;16市城镇化率超过70%,其中10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5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1个位于成渝城市群;3市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其中2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5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全国比较

注:

1)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原因,各城市群城镇化率为区域内各市城镇化率的平均值;

2)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市城镇化率为2018年值;

3)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天门市和宜昌市城镇化率为2018年值。

从城乡居民收入来看,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32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7172元,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均高出1.1万元左右;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7642元,低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514元,高于全国水平;成渝城市群16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6766元,低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7072元,略高于全国水平。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领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近,长江中游城市群略高;城乡收入比长三角城市群最小(1.96),长江中游城市群居中(2.03),成渝城市群最高(2.15),但都小于全国平均水平(2.64)。分城市来看,三大城市群74市中,25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其中20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4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1市位于成渝城市群;62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其中24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6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12市位于成渝城市群。

 

6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及全国比较

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天门市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根据2015-2018年均增速估算值。

2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主要指标及全国比较

 

二、中心城市发展概况

本文主要选取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一级核心城市及省会城市进行分析,共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长沙、南昌、成都、重庆等9市。其中,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一级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二级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一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两个一级核心城市。

1.经济增长减缓,相对速度较慢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经济运行总体都呈下行走势,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速波动式下滑,少数地区直线式下滑。2015年,9大核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4%,其中3市实现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3市经济增速达到9%以上;9市中最高经济增速为11%,最低经济增速为7%,最大增速差距为4个百分点。至2019年,9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3%,较2015年下降2个多百分点,9市中最高经济增速为8.1%,最低经济增速为6%,最大增速差距为2.1个百分点,9市间的经济增速差距较2015年明显缩小。分城市来看,2019年除杭州市和重庆市外,其他7市经济增速均低于上年,9市经济增速均低于2015年;除上海市外,其他8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

 

7  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GDP增速变化

注:按2019年增速由高至低排序。

在各城市群内部比较,大部分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2019年,南京、合肥、杭州、上海4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第8位、第10位、第14位和第22位;长沙、南昌、武汉3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的第3位、第10位和第29位;成都、重庆2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位于成渝城市群16市的第7位和第16位。在三大城市群74市中比较,大部分核心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位于中后列。

3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GDP增速

 

2.经济总量跃升,规模优势凸显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经济总量明显增长。2015-2019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2万亿元台阶至3万亿元台阶的跃升,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跃升,成都、武汉、杭州3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南京、长沙2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合肥、南昌2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也分别达到66.2%39.5%9大核心城市之间比较,地区经济总量形成较明显的梯度差距。以1万亿元为一个规模等级,2019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位于3-4万亿元区间,稳居第一梯度;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介于2-3万亿元区间,位于第二梯度;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长沙5市地区生产总值处于1-2万亿元区间,居于第三梯度;合肥、南昌2市地区生产总值低于1万亿元,居第四梯度。

 

7  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GDP变化

与城市群中其他各市比较,几大核心城市的经济体量规模优势显著。2019年,上海、杭州、南京、合肥4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居于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第1位、第3位、第4位和第7位;武汉、长沙、南昌3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囊括了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的前三强;重庆、成都2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明显领先于成渝城市群其他各市,稳居城市群前两位。在三大城市群74市中比较,7大核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前十强,合肥市位于第11位,南昌市位于第18位,总体都处于前列水平。从区域经济贡献来看,上海、南京、杭州、合肥4大核心城市创造了长三角城市群37.7%的经济总量;武汉、长沙、南昌3大核心城市产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35.6%的经济总量;重庆市和成都市集聚了成渝城市群62.4%的经济总量。

4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GDP

 

注:按在各城市群中该项指标排名先后排序;本篇后文排序表规则相同。

3.经济质量提升,发展水平领先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几大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均不断提升,大部分核心城市的主要发展指标明显居于城市群最前列。

近年,长江经济带几大核心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断上升。2015-2019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合肥市最高,达58.2%;上海、重庆2市超过40%;武汉、成都、南京、杭州、南昌5市高于30%;长沙市最小,为17.7%。横向比较,9大核心城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均高于全国人均水平。按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南京、上海、杭州、武汉4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长沙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合肥、成都、南昌3市人均生产总值介于1.5-2万美元之间;重庆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在各城市群中比较,8大核心城市人均生产总值水平明显领先,1个核心城市人均生产总值排序位于中列。其中,南京、上海、杭州3市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第3位、第4位和第6位,明显高于城市群平均水平,合肥市人均生产总值居第12位,略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武汉、长沙、南昌3市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1位、第2位和第5位,均明显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平均水平;成都、重庆2市人均生产总值居渝城市群的前2位,高于成渝城市群平均水平。在三大城市群74市,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大部分核心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居于前列,长江中游城市群部分核心城市及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居中间水平。

5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人均<的人均<的人均GDP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大部分核心城市已步入城镇化后期稳定发展阶段,近年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较慢,但部分核心城市城镇化进程较快,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上海、南京、武汉3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长沙、杭州、合肥、南昌、成都5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70%;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65%。与2015年比较,各市城镇化率均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合肥、长沙、重庆3市城镇化率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9大核心城市的人口城镇化率均高于全国水平。在各城市群中比较,几大核心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领先。其中,上海、南京、杭州、合肥4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居长三角城市群的第1-3位和第6位;武汉、长沙、南昌3市城镇化率居长江中游城市群前3位;成都、重庆2市城镇化率居成渝城市群前2位。在三大城市群74市中,除重庆市城镇化率居中间水平外,其他8市均排名前10位及以内。

6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注:上海市城镇化率为2018年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9》。

近年,长江经济带几大核心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15-2019年,合肥、武汉2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40%,其他7大核心城市增幅均在36%-40%之间。以1万元为1个等级,20199大核心城市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划分为5个梯度。其中,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杭州、南京2市介于6-7万元之间;长沙、武汉2市介于5-6万元之间;成都、合肥、南昌3市介于4-5万元之间;重庆市介于3-4万元之间。除重庆市外,其他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城市群中比较,大部分核心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呈现较明显的领先优势。其中,上海、杭州、南京3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第1位、第3位和第5位,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长三角城市群第20位;长沙、武汉、南昌3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第1位、第2位和第4位;成都、重庆2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成渝城市群前2位。在三大城市群74市中比较,上海、杭州、南京3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领先,部分核心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处于中后列水平。

7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5-20199大核心城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其中,杭州、上海、南京、合肥、南昌、重庆6市增幅高于40%,其他3市增幅处于37%-40%之间。几大核心城市之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以1万元为1个等级,20199大核心城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划分为3个梯度,杭州、上海、长沙3市介于3-4万元之间;南京、武汉、成都、合肥4市介于2-3万元之间;南昌、重庆2市介于1-2万元之间。除重庆市外,其他各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城市群中比较,几大核心城市的农村居民收入排序情况差异较大,部分核心城市居于城市群首位,部分核心城市处于中间水平,也有部分核心城市居于后列,总体领先优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其中,杭州、上海2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第4位和第9位,南京市位于第14位,合肥市处于第21位;长沙、武汉和南昌3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1位、第2位和第9位;成都和重庆2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成渝城市群的第1位和第14位。在三大城市群74市中比较,杭州、上海、长沙3市居于前10位及以内,南京、武汉、成都3市居于15-20位之间,其他3市排名处于中后列。

8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主要结论与思考

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功能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走势和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前述分析,主要结论和展望思考如下:

1.2020年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近年,在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都呈下行走势,但各城市群经济增速都高于全国;分地区来看,2019年三大城市群74市中,68市经济增速快于全国,总体实现较快增长。然而,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季度区域经济明显衰退,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经济逐渐复苏增长,但从已发布的经济运行信息来看,2020年上半年,三大城市群的几大核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低速增长或负增长,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2020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9.5%2020年下半年,预计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将保持回升为主的发展态势,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广泛持续的冲击、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升温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市场萎缩,波动风险加剧,外需拉动力减弱的可能性增大;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政府促进消费等政策推动下,内需市场逐渐回暖,但由于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除,未来走势尚存在不确定性,内需活力较难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实现较快增长,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由于上半年投资减少,全年投资增速低于上年或与上年持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2020年三大城市群实现经济较快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2.三大城市群发展阶段和发展重点不同

目前,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已步入城市群形成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尤其是城市群核心区,城镇密集分布,规模等级体系较完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发达,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较紧密,区域一体化水平较高,综合发展实力较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还处于规划引导阶段,城市群内部以各小城市群或都市圈独立发展为主,整体尚未形成完整意义的城市群,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和现代交通网络、城市规模和分工体系、城际间的发展联系、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还在构建和培育发展过程中。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三大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总体特征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长三角城市群明显领先,长江中游城市群略高于成渝城市群,中西部两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下阶段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着力构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重点推动几大都市圈发展,同时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和现代交通网络,引导推动分散发展的都市圈向一体化的城市群转变;同时,积极引导促进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沿江城镇带。

3.三大城市群要着力提升核心城市功能

中心城市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一级核心城市的规模等级、发展水平、辐射带动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等,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一级核心城市的能级水平及在城市群中的功能作用存在较明显差距。在长三角城市群,从城市规模、活力效率、国际国内影响力、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等综合比较,上海稳居一级核心城市之位;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一级核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存在成都、重庆2个一级核心城市,但各核心城市仅是较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性中心,且处于极化为主的发展阶段,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在省域内的经济首位度高,但人口吸引力不强,人口首位度较低;个别核心城市尚处于极化发展的早期阶段,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常住人口规模来看都不是省域内的首位城市,省域中心地位尚未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较弱。基于各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下阶段长三角城市群一级核心城市要增强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引领带动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一级核心城市要加快巩固提升发展优势和中心城市地位,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客服头部
0898-08980898
13876453617

网站二维码

平台注册入口